日期:2022-08-03 17:31:13
据报道,
8月2日发生2起疑似燃气泄漏爆炸事故:
8月2日凌晨5点50分,上海浦东新区上钢三村一户居民家中发生燃气爆炸。
据了解,发生爆炸的居民楼是5层砖混结构居民楼,爆炸位置位于1楼的一户居民家中,疑似为燃气管道泄漏发生爆炸。所幸,当时正处于该房屋内的4名人员均无生命危险,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。
回忆事发经过,事发楼栋居民仍心有余悸。多位居民告诉记者:“当时正在睡梦中,忽然听到一声类似雷暴的巨响,紧接着就是整栋房子都在晃。”顾不上查看情况,居民们大都穿着睡衣就赶紧从楼内撤离,此时他们才发现1楼的居民家发生爆炸,气浪震碎了临近居民家中窗户。
此外,有居民告诉记者,发生燃气爆炸的房屋或为群租房,居民怀疑其中或有过违规燃气改造。记者注意到,事发后,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也在现场排查居民楼内情况。
补充:
你知道什么是群租房吗?
▼▼▼
群租房搜索
即把房子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,再以便宜的价格分租给多人。高密度的群租房,存在着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。近年来,这些被称为蜗居、蚁穴群租房的消防安全管理,已成为辖区消防一大难题。
群租房安全隐患有哪些
1.线路复杂,火灾隐患
群租房内多设置了大量的家用电器和拖线板,线路杂乱,多条电线被杂乱地挂在墙上,有的电线在空中打结,有的电线外皮已经破损脱落,严重危害住户个人身体和财产安全。
2.煤气乱用乱放,易燃易爆
不少租户为了图方便,使用“热得快”烧水,且将煤气罐放置在过道上,几户人家共用一个煤气灶做饭,煤气罐使用频繁,使用人员繁杂,始终处于无人检查维护的状态,极易导致煤气泄漏而引起爆炸、火灾等。
3.改造不合理,倒塌威胁
一些房东受利益驱使,人为的改变原来的房屋结构,本来只住1户人家的房屋,通过分隔可以住进几户甚至十多户人家,其中隐藏了不少消防安全隐患。房子原本的构造被破坏,承重墙难以承受墙体重量,就容易发生倒塌事件。
不规范的群租房,
不仅是将自己和别人置身于危险中,
一旦不注意发生火灾,
房东、租客都是在犯罪。
关于群租房,房东、租客一定要注意:
群租房注意事项
租客注意事项
1、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,不得擅自增加居住人数、擅自转租、擅自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和结构;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自行或者通知房东消除。
2、要自觉遵守消防法规,不超负荷使用电器,不私拉电线,严禁将电动车及其蓄电池放入室内或在室内充电!安全使用燃气,不在室内、阳台、或楼道内等地堆放杂物。
3、自觉维护楼道内的消防设施、器材,不占用或封堵楼梯走道或出口;发现火灾要迅速报警,起火后要第一时间逃生,不要贪恋财物。
4、租户可在房内配备手电筒、防毒面罩、逃生绳和灭火器。这4件物品有消防“四宝”之称,灭火逃生时大有用处。
房东注意事项
1、消防通道、楼梯必须保持畅通,安全出入口可随时从室内开启。
2、房间严禁使用可燃材料间隔。
3、每套独立的出租屋单位应设置随时可从室内开启的应急逃生出口;若套间内无法设置应急逃生出口,必须在各楼层(首层除外)公共区域设置应急逃生出口。
4、未设置室内消防栓或消防卷盘的出租楼宇,每套独立的出租屋单位应至少配备1具灭火器。若套间内未配备灭火器;必须在各楼层公共区域设置灭火器材点,每个灭火器材点至少应配备2具灭火器。同时还要定期开展防火巡查,对灭火器及消防设施应该定期进行维护检修,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。
5、厨房应单独设置(厨房单独设置是指厨房与住人居室之间采用砖墙分隔)。若无法单独设置厨房的,不得在消防通道、住人居室内明火煮食。
6、房间内不得设置住人木阁楼和3层以上的床位。
7、人均居住面积不得少于5平方米(居住面积单位指住人居室的面积)。
8、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(如汽油、煤油、天那水、酒精、液化石油气、氢气等)。
9、不得乱拉乱接电线、不使用违规电器。
10、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等不可以出租给他人租住。
11、严禁出租房屋作“二合一”、“三合一”(居住、生产、仓储)场所使用。
同一天,江苏苏州。
网友爆料吴江区庞山路一宾馆发生爆炸,现场一片狼藉,人员情况不明,新黄河记者就此事求证苏州市应急管理局,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爆炸点不是宾馆,是一个小吃店,现场有两人受伤,已送医院治疗。
据吴江开发区官微发布通报:
8月2日上午8时25分,江陵街道庞山湖社区鑫隆花园A15栋沿街一店铺发生疑似燃气泄漏爆燃事故,应急、消防、公安、卫健等部门迅速赶至现场处置救援。事故造成2名人员受伤,相关人员已送医院治疗,伤势平稳。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。
6月份以来
湖南、江苏、内蒙古、山东
辽宁、天津、河北、北京等地
接连发生9起燃气爆炸事故
共造成6人死亡80人受伤
这些事故短时间内频发
暴露出燃气设备、管线阀门
检修更换不及时
公众燃气安全意识、防范能力不足
等问题
7月4日下午
国务院安委办在京召开
全国燃气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
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底开展
燃气安全“百日行动”
铭记事故教训
安全警钟长鸣